切眼擴掘安全技術(shù)措施
為保證14161切眼綜采支架的順利運輸、安裝,需將14161切眼進行擴掘,為確保安全施工,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(shù)措施,望相關(guān)單位嚴格監(jiān)督執(zhí)行。
一、 施工目的與原始條件及工程量
(一) 施工目的
為滿足14161輕放液壓支架的正常運輸和安裝。
(二)原始條件
現(xiàn)14161切眼的斷面為矩形,支護方式為單體液壓支柱配合π型梁一梁三柱支護,凈寬 2200mm,凈高2000mm,棚距600mm。14161切眼下段約10m為11#礦用工字鋼支護,上凈寬2200mm,下凈寬3000mm,凈高2000mm,棚距500mm。切眼南幫鋪設(shè)一部刮板輸送機,抽放管、風(fēng)筒靠巷道南幫吊掛,切眼北幫為人行道,風(fēng)水管靠北幫吊掛,電纜在巷中的單體液壓支柱上吊掛。
(三)工程量
工程量約98m。
二、施工規(guī)格及工序
1、擴切眼分兩次施工,采用分段作業(yè),共分兩段。第一次施工將現(xiàn)切眼挑頂并向南幫擴掘進行替棚,將切眼的原支護(π型梁配合單體液壓支柱、下部約10m的工字鋼支護)替換為規(guī)格為:梁長:3000mm,柱腿長:2800mm的11#礦用工字鋼支護,第二次擴切眼南幫。
2、替棚時,上段施工從上向下,下段施工時,從下向上施工,替棚時,只擴南幫。擴掘時,向南幫擴掘,兩段施工均從上向下進行施工。
3、第一段開口位置位于14161切眼上端頭;第二段開口位置位于14161切眼上端頭向下約50m處(斜距)。
4、替棚時采用11#礦用工字鋼(梁長3000mm×柱長2800mm)+菱形金屬網(wǎng)(寬600mm×長2000mm)+背木+單體液壓支柱支護。凈斷面為:上寬2750mm、下寬3400mm,高2500mm;棚距500mm,基礎(chǔ)200mm。掘進斷面:上寬3000mm,下寬3650mm,高2650mm。北幫栽11#礦用工字鋼柱腿,中線偏北幫350mm、偏南幫1250mm位置各打設(shè)一根單體液壓支柱。巷道北幫頂梁向下700mm,距底向上700mm各打設(shè)一根玻璃鋼錨桿,頂部鋪設(shè)直徑為18.5mm的鋼絲繩,鋼絲繩鋪設(shè)在中線位置一根,中線兩側(cè)600mm、1200mm處各使用一根。并在頂部中線偏北幫650mm、偏南幫750mm各打一根錨索,錨索間距1400mm。
5、擴掘時采用11#礦用工字鋼(梁長:2400mm,柱腿長:2800mm)+菱形金屬網(wǎng)(600mm×2000mm)+背木支護。擴掘后凈斷面為:上寬5100mm,下寬6440mm,高2500mm;掘進斷面:上寬5400mm,下寬:6760mm,高2650mm。南幫栽11#礦用工字鋼柱腿,中線偏南幫1725mm位置打設(shè)一根單體液壓支柱,巷道南幫頂梁向下700mm,距底向上700mm各安裝一根玻璃鋼錨桿,頂部鋪設(shè)直徑18.5mm的鋼絲繩,鋼絲繩鋪設(shè)在頂梁中間一根,頂梁中間兩側(cè)500mm、1000mm處各使用一根,并在中線偏南幫2300mm、3050mm各一根,錨索間距750mm。
6、施工質(zhì)量
(1)要求菱形金屬網(wǎng)搭接不小于100mm,并用14#鐵絲每隔200mm連接一次。菱形金屬網(wǎng)護頂后兩側(cè)與幫網(wǎng)連接。背木間距中至中400mm。10道φ18.5mm鋼絲繩縱向布置在頂梁上,間距為600mm。
(2)木撐桿每棚使用為8道,替棚時距頂梁兩端梁爪400mm各一道,柱頭向下600mm、2000mm各一道,擴掘時距頂梁(梁長為2400mm)兩端梁爪400mm各一道,柱頭向下600mm、2000m各一道。撐桿安設(shè)時保證成線性,每10m≯±30mm。
(3)錨桿要求:采用玻璃鋼錨桿,錨桿長度2.4m,直徑20mm,每米安裝4根。每根錨桿采用(CK+Z)2360、Z2360藥卷各一支,錨桿鉆孔應(yīng)垂直于巷道表面。錨桿間距1100mm,允許偏差±100mm,排距1000mm。錨桿安裝牢固托板不松動且密貼緊固,錨桿安裝后的預(yù)緊力在10~20kN之間,扭矩大于200N·m,錨固力不小于設(shè)計的90%,錨桿角度≥75°(與設(shè)計角偏差±3°),錨桿外露長度<50mm。打設(shè)玻璃鋼錨桿滯后迎頭距離不得超過5m。
(4)錨索要求:采用鋼絞線錨索,每隔一棚打4根錨索。替棚時錨索間距1400mm,允許偏差±50mm。擴掘時錨索間距750mm,允許偏差±50mm。藥卷采用1卷(CK+Z)2360 和2卷Z2360,安裝時,先裝(CK+Z)2360藥卷,后裝Z2360,錨索長度為7m,錨索預(yù)應(yīng)力不得小于30Mpa。錨索托盤必須將鋼絲繩壓緊。錨索鉆孔方向:鉆孔軸線與設(shè)計軸線的偏差角≤3°。錨索安裝深度不小于設(shè)計深的的95%。預(yù)應(yīng)力最小值不小于設(shè)計的90%。錨索間排距1000mm,許偏差±100mm,錨索深度允許偏差0— +100mm,鋼絞線外露不大于350mm。打錨索滯后迎頭距離不得超過5m。
(5)傾斜巷道支架迎山適當,根據(jù)巷道坡度-18°確定巷道迎山角為3°。施工過程中將底板按照-18°坡度整理平整。
(6)對于底板較軟、頂板酥軟的地段,必須穿柱鞋,并用半圓木進行背頂。柱鞋規(guī)格:長500mm×寬200mm×高150mmm。
(7)礦用工字鋼柱腿柱窩深度200mm,允許偏差-30mm。
(8)支架梁水平≤50mm(測量方法:測量支架兩端腰線至頂梁底面距離,求差)。
(9)柱梁之間必須使用木墊板,且接口錯位≤5mm。
(10)支架間距為500mm,允許偏差±100mm。
(11)單體液壓支柱必須保持成線性且單體液壓支柱柱壓不得小于6.5Mpa。
(12)巷道內(nèi)無空幫,空頂現(xiàn)象。
(13)材料、工具碼放整齊,掛牌管理。
(14)嚴格按照中腰線進行施工,按質(zhì)量標準化要求檢查、驗收。
7、替棚要求及工序:
施工前,由測量組給定巷道中、腰線,中線偏原切眼中線南幫400mm。施工時嚴格按照中、腰線施工。
(1)施工前巷道兩幫布置的抽放管由抽放隊負責拆除。拆除前,必須先關(guān)閉抽放鉆孔閥門,然后拆除單孔抽放管。拆除后,每架設(shè)好一棚后,由施工隊負責將切眼北幫的抽放鉆孔用黃泥封實,封孔長度不得小于1m,并由瓦斯檢查員現(xiàn)場監(jiān)督封孔情況。
(2)施工時,采用手鎬、風(fēng)鎬破煤(巖),需挑頂500mm,擴南幫800mm,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中線和腰線進行施工。
(3)施工工序:檢查支護→拆除原支護→挑頂→臨時支護→上繩、鋪網(wǎng)、架設(shè)頂梁→刷幫、挖柱窩→栽柱腿、打設(shè)單體液壓支柱→排矸→下一循環(huán)。
1檢查支護:施工前,首先將施工點前5m的單體液壓支柱進行補液,并保證柱壓不小于6.5Mpa。
2拆除原支護:檢查過柱壓并確保無安全隱患時,開始拆除原支護。先拆除原支護中間的單體液壓支柱,然后由兩人扶穩(wěn)π型鋼梁,最后緩慢拆除剩余的兩根單體液壓支護,將梁取下。拆除原支護時,只準拆一棚支一棚,嚴禁多拆。
3挑頂:采用手稿、風(fēng)鎬進行挑頂工作,需挑頂500mm。施工前必須進行細致的敲幫問頂工作,施工期間必須派專人觀察頂幫,發(fā)現(xiàn)危險情況必須及時通知施工人員撤離。
4臨時支護:挑頂工作完成后及時架設(shè)臨時支護,臨時支護采用連鎖式前探梁,前探梁使用為支架頂部兩道,第一棚架好后從第二棚開始使用,支護長度為不少于3m。使用前先用長柄工具檢查頂幫情況,找凈頂幫活矸危巖,將卡梁器卡在永久支架上,插入定位圓銷,使卡梁器不易脫落,移前探梁前端距迎頭≤200mm時,將緊固扁楔打牢,再將前探梁上方棚梁背緊剎實,嚴禁懸空,必須牢固可靠,并設(shè)專人負責此項工作。臨時支護不牢靠的,不準進入下面做任何工作。
5上繩、鋪網(wǎng)(安設(shè)背木)、架設(shè)頂梁:架設(shè)頂梁前,先將鋼絲繩鋪設(shè)在頂梁上,上、下相鄰兩段替棚施工完成后,將鋼絲繩連接在一起。連接時,鋼絲繩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m,并且至少用4道專用繩卡連接在一起。架設(shè)頂梁時,要求頂梁必須與原切眼的頂梁鉸接,金屬網(wǎng)采用600mm×2000mm的菱形金屬網(wǎng)